內蒙古草原布氏田鼠與綿羊的營養生態位研究
【摘要】:放牧活動對小型嚙齒動物種群數量的影響是草原生態系統研究中的熱點問題,確定綿羊和小型嚙齒動物的營養生態位關系對于草原生態系統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運用糞便顯微分析法分析了內蒙古草原動物生態研究站大型野外圍欄內布氏田鼠和綿羊在6—9月份的食譜組成,確定兩種草食動物食性選擇和營養生態位的變化,從食物利用途徑揭示放牧活動對布氏田鼠種群數量的影響方式及二者之間的競爭與共存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圍欄中共有23種植物,其中糙隱子草、克氏針茅、羊草和刺藜是圍欄中的優勢植物;布氏田鼠共取食10種植物,綿羊共取食8種植物,禾本植物為兩種動物的主要采食植物。布氏田鼠和綿羊的喜食植物種類都存在季節性變化;除7月外,兩種動物的食物多樣性與圍欄植物多樣性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動物的食性選擇受植物資源變化的影響。布氏田鼠和綿羊具有很高的營養生態位重疊度,除8月(0.691)外,6、7、9月份的營養生態位重疊度均高于0.9,表明二者之間存在激烈的食物競爭;放牧活動極顯著地降低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導致布氏田鼠的食物數量減少;放牧處理下布氏田鼠的喜食植物的物種數和營養生態位寬度(除9月)增加,導致布氏田鼠的食物質量下降。以上研究結果說明,較高的營養生態位重疊度引起動物間激烈的食物競爭;放牧會影響圍欄中植物資源的變化,進而影響布氏田鼠的食性選擇,放牧活動可能通過降低布氏田鼠的食物數量和質量對其種群數量產生負面效應;這也說明適度的放牧活動在增加人類對草場利用的同時,又可降低小型嚙齒動物的數量及危害。
|
|
|
|
1 |
魏磊;王承民;胡奕;羅靜;張敏;何宏軒;;布氏田鼠和青海田鼠自然種群鼠疫抗性差異[J];四川動物;2013年02期 |
2 |
李慶芬,黃晨西;布氏田鼠靜止代謝率特征[J];獸類學報;1994年03期 |
3 |
劉書潤;;內蒙古錫林郭勒地區布氏田鼠與草原植被相互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國草原;1979年02期 |
4 |
施大釗;;布氏田鼠鼠洞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J];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85年02期 |
5 |
李鵬年;施大釗;紅心;阿古拉;栓柱;烏蘭敖都;;圍欄對布氏田鼠及其土丘植被的影響[J];中國草地;1988年06期 |
6 |
鐘文勤
,周慶強
,王廣和
,王桂明;布氏田鼠對草場產草量的危害及防治閾值研究[J];植物學通報;1993年S1期 |
7 |
宋文韜;王也;張小倩;張文杰;鄭思思;格希格都仁;陳衛;宛新榮;;集群數量和采食距離對儲草期布氏田鼠警戒頻次的影響[J];動物學雜志;2017年05期 |
8 |
施大釗,海淑珍;布氏田鼠種群生產力的研究[J];草地學報;1996年01期 |
9 |
施大釗;張耀星;;應用模糊聚類評價布氏田鼠為害等級[J];植物保護學報;1993年02期 |
10 |
蘇永志;宛新榮;王夢軍;陳衛;杜森云;王軍;薩仁高娃;玉濤;;典型草原區布氏田鼠鼠害防治的經濟閾值[J];動物學雜志;2013年04期 |
11 |
王殿臣;達古拉;娜布其;;布氏田鼠在我旗的發生歷史、防治及危害現狀的調查報告[J];內蒙古草業;2005年04期 |
12 |
宛新榮,鐘文勤;布氏田鼠越冬集群貯草面積的兩種估算方法比較[J];生態學雜志;2000年04期 |
13 |
施大釗,海淑珍,金曉明,劉小龍;越冬前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儲草行為與儲草種類選擇的研究[J];草地學報;1997年01期 |
14 |
施大釗,海淑珍,鄭雙悅,張卓然,劉雪龍;布氏田鼠社群親緣關系的研究[J];草地學報;1998年01期 |
15 |
張小倩;鄭思思;蘇永志;張文杰;陳衛;王夢軍;宛新榮;;貯草期布氏田鼠采食距離及集群數量對采食量的影響[J];動物學雜志;2014年01期 |
16 |
劉洪強;吳德峰;陳吉龍;;采用布氏田鼠建立動物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的試驗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13年05期 |
17 |
秦姣;施大釗;贠旭疆;蘇紅田;張亮亮;;模擬條件下布氏田鼠對草原植被的作用2——鼠密度對植物群落結構及根系的影響[J];草業科學;2009年07期 |
18 |
于成;薩仁花;羅建平;高宏;;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布氏田鼠發生及防治[J];內蒙古草業;2006年01期 |
|